•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赓续文脉 再谱新篇 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举行

    传统文化 2025-01-07

    12月30日,孔子学堂创办十周年座谈会在济南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坚持“两个结合”,推进文化“两创”,认真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梳理经验、提炼智慧......

  •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2024我们共同经历这些文化热潮

    传统文化 2025-01-02

    回首2024,总有一些时刻,让我们热血沸腾;总有一些地方,让我们印象深刻。这一年,中国文旅市场呈现出活力四射的新图景,消费场景愈发丰富。 一同回顾,2024,我们共同经历的文化热潮。 ■文博旅游热:“为了一个展,来赴一座城” 近年来,......

  •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孔子的诗兴学说及其哲学贡献

    传统文化 2025-01-01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论语》原典中,不仅凝练了孔子的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学说,还饱含着孔子的诗学智慧成果,积淀而成“诗兴”学说。相对于学界关于孔子仁学、义学、礼学、乐学等的丰富研究成果而言,“诗兴”学说......

  • 袁青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袁青论先秦儒家慎独的三种形态以安大简仲尼曰的出土为契机

    传统文化 2024-12-31

    摘要:先秦儒家的“慎独”包含三种形态:其一,安大简《仲尼曰》和《中庸》的“慎独”是指闲居在家时的慎言慎行;其二,简帛《五行》和《礼记·礼器》的“慎独”是遵从心本体而舍弃外在形式;其三,《大学》和《荀子》的“慎独”是“诚其心”。后两者的......

  • 李国斌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吗

    李国斌恻隐之心是一种同情吗

    传统文化 2024-12-26

    摘要:当我们将“恻隐之心”置于孟子生活时代的公共伦理观念之下,那么以“怜悯”“同情”等来分析和解释它就显得不足了。人必然生活在特定的伦理关系中,在以“亲亲”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伦理秩序中,一个人的自然情感先于他的道德情感,缺乏自然情感支持......

  • 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陈赟秩序定分和人情差序伦理何以能天下一家以礼记礼运为中心

    传统文化 2024-12-25

    摘 要:《礼运》作为中国秩序哲学的重要文本,其秩序构建的范式在于以礼制分,以制度化的方式安顿各种名分,由此确立的是差序性的伦理生活,人们之间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皆能在其中得到安顿。其方式是将得之于天、不假外求的“性分”具体化到-伦理社会中......

  • 徐正英尊贤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徐正英尊贤论语所记孔子评历史人物

    传统文化 2024-12-23

    子张在《论语·子张》中具体阐发了其老师孔子“尊贤而容众”的教诲。总览文本,孔子的“尊贤”言论主要集中于其对历史人物的评论,共涉11篇29章,论及的先贤有唐尧、虞舜、后稷、大禹、商汤、武丁、泰伯、虞仲、周文王、微子、箕子、比干、伯夷、叔......

  • 乐爱国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并非朱熹之定论

    乐爱国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并非朱熹之定论

    传统文化 2024-12-22

    摘要:朱熹在《答严时亨》中所说“《易大传》言‘继善’,是指未生之前;《孟子》言‘性善’,是指已生之后。虽曰已生,然其本体初不相杂也”,被门人抄录而编入《朱子语类》(卷74),同时也被朱熹门人蔡沈之子蔡模撰《孟子集疏》引用。但据《朱子语......

  • 首届博雅论坛林毓生对话杜维明组图

    首届博雅论坛林毓生对话杜维明组图

    传统文化 2024-12-20

    5月21日,由北京大学、中华青年精英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承办的“北京大学博雅论坛”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大厅成功举行。秉承自由主义的林毓生先生与当代新儒学的代表杜维明先生跨海渡洋,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北京......

  • 阐教和截教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有何不同

    阐教和截教的区别是什么二者有何不同

    传统文化 2024-12-20

    在中国的道教历史中,阐教和截教是两个重要的流派。它们各自代表了道教的不同面貌,对道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阐教和截教有何不同呢? 首先,阐教和截教的教义有所不同。阐教强调的是“无为而治”,主张顺应自然,不做无谓的干预。而截教则主......

  • 阎罗王的身份之谜鬼界主宰与神仙之境

    阎罗王的身份之谜鬼界主宰与神仙之境

    传统文化 2024-12-20

    阎罗王,又称阎魔、阎王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著名的神祇之一。他的地位崇高,被尊为鬼界的主宰,负责审判死者的善恶,并给予相应的奖惩。然而,关于阎罗王的身份,历来众说纷纭。他是鬼还是神仙?这个问题引发了许多探讨和猜测。 首先,从职责来看,阎......

  • 钱穆全集预计明年1月面世有少量删改

    钱穆全集预计明年1月面世有少量删改

    传统文化 2024-12-20

    著名历史学家钱穆1990年在去世后,其夫人胡美琦有两个心愿,一是希望钱先生的骨灰葬在,二是希望钱先生著作能在出版。1992年,钱穆的骨灰已撒入无锡太湖,而胡美琦的第二个心愿不久之后也将变成现实。近日,记者从九州出版社获悉,篇幅约200......

  • 郭靖为何未传授杨过十八掌龙的原因

    郭靖为何未传授杨过十八掌龙的原因

    传统文化 2024-12-20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作为杨过的师父,为何没有传授他十八掌龙呢?这并非因为杨过只有一只手学不会,而是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了解郭靖和杨过的关系。在小说中,郭靖是杨过的师父,他对杨过有着深厚的感情。然而,由于......

  • 郦波讲明史我和当年明月有共鸣

    郦波讲明史我和当年明月有共鸣

    传统文化 2024-12-20

    《百家讲坛》请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37岁的副教授郦波去北京试讲《风雨张居正》,郦波夹着一本书就去了。他暗自盘算,从家去南京郊外的新校区上课路上来回要2小时,去北京讲课坐火车也就小时,没什么稀奇的。结果自然是让《百家讲坛》节目组大为吃惊,......

  • 郑欣淼文化遗产并不是都能赚钱但必须保护

    郑欣淼文化遗产并不是都能赚钱但必须保护

    传统文化 2024-12-20

    北京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在2009年11月6日上午接受新华网采访时表示,打造文化城只是对文化的简单理解,文化遗产并不是都能赚钱,但必须保护。 郑欣淼认为,目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需要着重解决意识问题。为什么要保护文化遗产?什么是文化遗产......